Tuesday, 05 January 2016 05:30

你需要擔心麥麩(gluten)過敏問題嗎?

Written by 陳思廷醫師 (Dr. Christine Chen)
Rate this item
(1 Vote)

麥麩是小麥中的蛋白質部分,麥麩就是俗稱的麵筋,英文為“gluten”。近年來,歐美地區吹起了一陣“gluten free”的飲食風,主要是很多洋人在吃了含有 gluten的食物(麵粉製品)後會生各種不適反應而懷疑本身具有麥麩過敏的問題。

麥麩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為什麼會讓這麼多歐美人士聞之色變?

之前我們提到過,麥麩是小麥中蛋白質的主要成分(80%),蛋白質在被人體吸收前,必須先被消化道中的酵素(enzyme)分解成短鏈胜肽(short chain peptide)或氨基酸(amino acid)才能被人體吸收,少數人因體缺乏把麥麩蛋白分解成短鏈胜肽的酵素,無法被分解的麥麩或分解不完全長鏈胜肽則會變成人體的過敏原(allergen),因而生過敏反應,嚴重的麥麩過敏會造成小腸黏膜發炎,進而使小腸黏膜的表面皺褶消失,小腸黏膜的皺摺可以讓人體的消化吸收表面積增加600倍,這些皺褶及絨毛組織還具有分泌消化酵素的能力。

 麥麩過敏反應的嚴重性也因人而異,有些嚴重過敏的案例,在嬰兒時期就會表現出來,這是一種具有家族遺傳史的疾病,稱為乳糜瀉coeliac disease如果沒有及早察覺,一旦接觸含麥麩的食物,黏膜皺褶會快速減少或甚至完全消失,小孩會出現嚴重營養不良及腹部劇痛,嚴重腹瀉及便血,如不及早發現,遠離含麥麩的食物,可能危及生病。

 然而大部份麥麩過敏的人都不是完全無法分解麥麩,於是這種破壞小腸表面黏膜組織的反應並不會如此激烈,但是由於大分子的麥麩及長鏈胜肽是人體的過敏原而激發過敏發炎反應,輕微麥麩過敏的人,經常在吃了含麥麩的食物,例如麵包麵條西式甜點或麵筋後,就會出現腹部脹痛,腹瀉,進而覺得疲倦不適及增加慢性肌痛症等莫名的慢性發炎症狀的機率。

麥麩過敏的普及率

歐美人士,尤其是北歐地區的白人麥麩過敏的比例高達1-5%不等,然而亞洲人,尤其是黃種人有麥麩過敏的比例很低 (少於兩千分之一),一般懷疑自己有麥麩過敏,可以透過實驗室檢來確定,最常用來診斷麥麩過敏的檢是檢血液中組織反麩氨酸抗體-免疫球蛋白A(IgA)A&Ganti-tTG, IgA,+IgG),由血液檢確認有過敏反應後,如要確診乳糜瀉,則要進一步做小腸組織穿刺切片培養來確診.

不過,有些人對麵粉製品有不良反應,檢查出的結果卻是沒有對麥麩過敏,這種狀況有可能是對小麥中除了麥麩以外的其他蛋白質過敏,也有可能因為現在栽種小麥時所添加的除草劑或化學促長劑造成的,要確認是否對小麥過敏,則需要透過自然醫學醫師更全方位的過敏檢查才能獲得確認 (一般健保只提供anti-tTG檢查,並不能完全篩檢小麥不耐症),如果不想花錢做這樣的檢查,那麼遠離任何含小麥成分的食物,或是嚴格執行gluten free飲食,也是一種方法,只是執行上困難度較高。

亞洲黃種人之所以被診斷出麥麩過敏比例不高的原因,第一是人種基因帶有麥麩過敏潛在基因的比例比較低,另外就是飲食中的麵食攝取較少,因此表現出過敏反應的比例也相對比較低,然而,隨著移民到西方國家的亞洲人越來越多,飲食中的麵粉製品也隨之增加,筆者在臨床上就發現對於小麥不耐的華人也有增加的趨勢,黃種人是否需要也跟著歐美的”gluten free”流行走?

首先你自己要觀察,當你吃了含麥麩的食物後,是否有明顯的胃腸不適,脹氣及腹瀉狀況出現,然後反覆食用及觀察幾次,有些人以為吃了麵包麵食後就會出現疲勞問題是與麥麩過敏有關,如沒有胃腸症狀,一般這應該是與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及糖份太高的關係比較大,如果要進一步確認,不妨吃些麵筋,看看症狀會不會加劇,中國人愛吃麵筋,麵筋的麥麩含量為85-95%,麵條大概只有5-8%,麵包則較低,其餘成分都是分,如果吃麵筋沒反應,吃麵包不舒服,那問題可能就不是麥麩造成的,如果實在不放心,就做個血液檢來決定是否需要“gluten free”!

Read 11911 times Last modified on Saturday, 20 August 2016 07:11

Leave a comment

Make sure you enter all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indicated by an asterisk (*). HTML code is not allowed.